香港中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¶
-
積累與感興-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
本詩文集共兩冊,分別收錄古典詩歌一百首,以及古文五十篇,於 2002 年印發給全港學校試用。
- 積學與涵泳—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
《積學與涵泳——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》挑選了一百首古典詩歌和五十篇古文,供教師讓學生於初、高中階段學習之用。
詩¶
編號 | 小學 | 中學 |
---|---|---|
1 | 垓下歌 | 國風‧關雎 |
2 | 江南 | 小雅‧蓼莪 |
3 | 長歌行 | 九歌‧山鬼 |
4 | 十五從軍征 | 古詩十九首(選二)(行行重行行、迢迢牽牛星) |
5 | 庭中有奇樹 | 陌上桑 |
6 | 短歌行 | 怨歌行 |
7 | 七步詩 | 飲馬長城窟行 |
8 | 歸園田居(其三) | 短歌行 |
9 | 雜詩(其一) | 贈白馬王彪 並序 |
10 | 敕勒歌 | 飲酒(其五:結廬在人境) |
11 | 木蘭詩 | 詠荊軻 |
12 | 詠螢 | 木蘭詩 |
13 | 詠鵝 |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|
14 |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| 春江花月夜 |
15 | 詠柳 | 登幽州臺歌 |
16 | 回鄉偶書 | 望月懷遠 |
17 | 春江花月夜 | 過故人莊 |
18 | 涼州詞 | 臨洞庭 |
19 | 涼州詞 | 古從軍行 |
20 | 登鸛鵲樓 | 芙蓉樓送辛漸 |
21 | 春曉 | 山居秋暝 |
22 |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|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廸 |
23 | 相思 |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|
24 | 送元二使安西 | 將進酒 |
25 | 送別 | 黃鶴樓 |
26 | 山中送別 | 兵車行 |
27 | 鹿柴 |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|
28 | 竹里館 | 登樓 |
29 | 閨怨 | 登高 |
30 | 出塞 |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|
31 | 靜夜思 | 夜上受降城聞笛 |
32 | 送友人 | 節婦吟 |
33 |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| 燕詩 |
34 | 望廬山瀑布 | 長恨歌 |
35 | 秋浦歌 | 賣炭翁 |
36 | 獨坐敬亭山 | 遣悲懷(其二:昔日戲言身後意;其三:閒坐悲君亦自悲) |
37 | 贈汪倫 | 泊秦淮 |
38 | 早發白帝城 | 夜雨寄北 |
39 | 黃鶴樓 | 無題(相見時難別亦難) |
40 | 兵車行 | 更漏子(玉爐香) |
41 | 春望 | 謁金門(風乍起) |
42 | 客至 | 相見歡(無言獨上西樓) |
43 | 絕句 | 破陣子(四十年來家國) |
44 | 月夜 | 虞美人(春花秋月何時了) |
45 | 楓橋夜泊 | 明妃曲(兩首) |
46 | 江村即事 | 和子由澠池懷舊 |
47 | 滁州西澗 | 登快閣 |
48 | 遊子吟 | 寄黃幾復 |
49 | 小松 | 書憤 |
50 | 初春小雨 | 正氣歌 並序 |
51 | 竹枝詞(其一) | 雨霖鈴(寒蟬淒切) |
52 | 烏衣巷 | 漁家傲(塞下秋來風景異) |
53 | 賦得古原草送別 | 蘇幕遮(碧雲天) |
54 | 暮江吟 | 浣溪沙(一曲新詞酒一杯) |
55 | 問劉十九 | 蝶戀花(庭院深深深幾許) |
56 | 憫農(其二) | 生查子(去年元夜時) |
57 | 江雪 | 鷓鴣天(彩袖慇勤捧玉鐘) |
58 | 尋隱者不遇 | 水調歌頭 並序(明月幾時有) |
59 | 近試上張籍水部 | 念奴嬌 赤壁懷古(大江東去) |
60 | 金縷衣 | 江城子(十年生死兩茫茫) |
61 | 贈別 | 鵲橋仙(纖雲弄巧) |
62 | 泊秦淮 | 青玉案(凌波不過橫塘路) |
63 | 山行 | 蘇幕遮(燎沉香) |
64 | 清明 | 西河 金陵懷古(佳麗地) |
65 | 江南春 | 漁家傲(天接雲濤連曉霧) |
66 | 秋夕 | 聲聲慢 秋情(尋尋覓覓) |
67 | 登樂遊原 | 一剪梅(紅藕香殘玉簟秋) |
68 | 夜雨寄北 | 醉花陰(薄霧濃雲愁永晝) |
69 | 官倉鼠 | 滿江紅(怒髮衝冠) |
70 | 華山 | 釵頭鳳(紅酥手) |
71 | 畫眉鳥 | 卜算子 詠梅(驛外斷橋邊) |
72 | 淮中晚泊犢頭 | 破陣子(醉裏挑燈看劍) |
73 | 梅花 |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(楚天千里清秋) |
74 | 元日 | 摸魚兒(更能消幾番風雨) |
75 | 登飛來峰 |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(少年不識愁滋味) |
76 | 泊船瓜洲 | 揚州慢(淮左名都) |
77 | 書湖陰先生壁 | 虞美人 聽雨(少年聽雨歌樓上) |
78 | 飲湖上初晴後雨 | 高陽臺 西湖春感(接葉巢鶯) |
79 | 題西林壁 | 邁陂塘(問世間) |
80 | 惠崇春江晚景 | 四塊玉 閒適(南畝耕) |
81 | 花影 | 一半兒 題情(雲鬟霧鬢勝堆鴉) |
82 | 贈劉景文 | 沉醉東風 漁父黃蘆岸、白蘋渡口) |
83 | 病牛 | 撥不斷(布衣中) |
84 |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| 天淨沙 秋思(枯藤老樹昏鴉) |
85 | 小池 | 〔中呂〕 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(自別後遙山隱隱) |
86 | 宿新市徐公店 | 山坡羊 潼關懷古(峰巒如聚) |
87 | 觀書有感 | 〔南呂〕 一枝花 湖上歸(長天落綵霞) |
88 | 春日 | 賣花聲 懷古(美人自刎烏江岸) |
89 | 月兒彎彎照九州 | 水仙子 尋梅 (冬前冬後幾村莊) |
90 | 題臨安邸 | 法場(《竇娥冤》第三折【耍孩兒】、【二煞】、【一煞】、【煞尾】) |
91 | 約客 | 灞橋餞別(《破幽夢孤雁漢宫秋》第三折【步步嬌】、【殿前歡】、【七弟兄】) |
92 | 遊園不值 | 五月十九日大雨 |
93 | 過零丁洋 | 臨江仙(滾滾長江東逝水) |
94 | 墨梅(其三) | 圓圓曲 |
95 | 素梅(其五十六) | 雜感 |
96 | 石灰吟 | 己亥雜詩(其五:浩蕩離愁白日斜;其一百二十五:九州生氣恃風雷) |
97 | 畫雞 | 對酒 |
98 | 風鳶圖詩(其一) | 解珮令(十年磨劍) |
99 | 竹石 | 蝶戀花(辛苦最憐天上月) |
100 | 村居 | 餘韻(《桃花扇》續四十齣【秣陵秋】) |
文¶
編號 | 小學 | 中學 |
---|---|---|
1 | 論語 - 論語四則 | 周易 - 天尊地卑 (節錄《周易‧繫辭上》第一章) |
2 | 墨子 - 染絲 | 左傳 - 燭之武退秦師 (節錄《左傳》「晉侯秦伯圍鄭」至「亦去之」) |
3 | 左傳 - 不貪為寶 | 論語 - 學而篇 |
4 | 孟子 - 揠苗助長 | 老子 - 道德經 (第三十三章、第六十四章、第八十一章) |
5 | 孟子 - 二子學弈 | 孟子 - 魚我所欲也 (節錄《孟子‧告子上》「魚,我所欲也」至「此之謂失其本心」) |
6 | 莊子 - 東施效顰 | 孟子 - 論四端 (節錄《孟子‧公孫丑上》『孟子曰: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」至「不足以事父母」』) |
7 | 荀子 - 勸學(節錄) | 莊子 - 庖丁解牛 (節錄《莊子.養生主》「吾生也有涯」至「得養生焉」) |
8 | 韓非子 - 曾子殺豬 | 韓非子 - 說難 |
9 | 韓非子 - 買櫝還珠 | 荀子 - 勸學 (節錄《荀子‧勸學》「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」至「用心躁也」) |
10 | 管子 - 一年之計 | 列子 - 愚公移山 (節錄《列子‧湯問》「太形、王屋二山」至「漢之陰,無隴斷焉」) |
11 | 列子 - 高山流水 | 尚書 - 周書.秦誓 |
12 | 列子 - 楊布打狗 | 禮記 - 大同與小康 (節錄《禮記‧禮運》「昔者,仲尼與於蜡賓」至「是謂『小康』」) |
13 | 戰國策 - 三人成虎 | 禮記 - 大學 (節錄《禮記‧大學》「大學之道」至「未之有也」) |
14 | 戰國策 - 鷸蚌相爭 | 禮記 - 中庸 (第一章及第十四章) |
15 | 戰國策 - 鄒忌諷齊王納諫(節錄) | 戰國策 - 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 |
16 | 禮記 - 苛政猛於虎 | 李斯 - 諫逐客書 |
17 | 大學 - 大學之道 | 司馬遷 - 屈原列傳 (節錄《史記.屈原賈生列傳》「屈原者,名平」至「雖與日月爭光,可也」) |
18 | 中庸 - 在上位不陵下 | 李陵 - 答蘇武書 |
19 | 劉安 - 塞翁失馬 | 王粲 - 登樓賦 |
20 | 韓嬰 - 孟母戒子 | 諸葛亮 - 出師表 |
21 | 司馬遷 - 一嗚驚人 | 李密 - 陳情表 |
22 | 王充 - 孫叔敖埋兩頭蛇 | 王羲之 - 蘭亭集序 |
23 | 西京雜記 - 鑿壁偷光 | 陶潛 - 歸去來辭並序 |
24 | 王羲之 - 蘭亭集序(節錄) | 陶潛 - 桃花源記 |
25 | 劉義慶 - 周處除三害 | 吳均 - 與宋元思書 |
26 | 劉義慶 - 望梅止渴 | 世說新語 -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(《世說新語‧言語第二》) |
27 | 劉義慶 - 白雪紛紛何所以 | 王勃 - 滕王閣序 |
28 | 陶弘景 - 答謝中書書(節錄) | 李白 - 春夜宴桃李園序 |
29 | 魏收 - 折箭 | 韓愈 - 師說 |
30 | 李白 -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| 韓愈 - 馬說(一作雜說四) |
31 | 韓愈 - 雜說四 | 劉禹錫 - 陋室銘 |
32 | 劉禹錫 - 陋室銘 | 柳宗元 - 捕蛇者說 |
33 | 白居易 - 荔枝圖序 | 柳宗元 - 始得西山宴遊記 |
34 | 柳宗元 - 哀溺文序(節錄) | 杜牧 - 阿房宮賦 |
35 | 敦煌變文 - 閔子騫童年 | 范仲淹 - 岳陽樓記 |
36 | 歐陽修 - 誨學 | 歐陽修 - 醉翁亭記 |
37 | 歐陽公事迹 - 畫荻 | 歐陽修 - 秋聲賦 |
38 | 周敦頤 - 愛蓮說 | 蘇洵 - 六國論 |
39 | 沈括 - 摸鐘 | 周敦頤 - 愛蓮說 |
40 | 蘇軾 - 記承天寺夜遊 | 王安石 - 讀孟嘗君傳 |
41 | 天讜 - 口鼻眼眉爭辯 | 蘇軾 - 前赤壁賦 |
42 | 朱熹 - 熟讀精思 | 宋史 - 岳飛之少年時代 |
43 | 范公偁 - 名落孫山 | 宋濂 - 送東陽馬生序 |
44 | 周密 - 浙江之潮 | 劉基 - 賣柑者言 |
45 | 宋濂 - 送東陽馬年序(節錄) | 王守仁 - 教條示龍場諸生 |
46 | 周怡 - 勉諭兒輩 | 歸有光 - 項脊軒志 |
47 | 朱柏廬 - 朱子家訓(節錄) | 袁宏道 - 滿井遊記 |
48 | 陳仁錫 - 鐵杵磨針 | 顧炎武 - 廉恥 |
49 | 彭端淑 - 為學(節錄) | 方苞 - 左忠毅公軼事 |
50 | 錢泳 - 要做則做 | 龔自珍 - 病梅館記 |